精准计量 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信息来源 :  贵平公司 作者 : 贵平公司 发布时间 :  20次阅读

编者按:按照交建集团党委“全力打造品质党建和品质工程,把实现党建业务‘双品质、双一流’的目标贯穿到各项工作始终,把贵平项目建设成为集团乃至全省的标杆项目,进一步树立贵州交建品牌”的要求,自2023年4月正式开工以来,贵平项目各参建单位秉持“贵有匠心•天成地平”建设理念,以守护底线确保安全的责任之心、精益求精提升品质的专注之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敬畏之心、创新管理协作共赢的服务之心和融入文化和谐共生的创造之心投入到项目建设管理中,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较好成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泉在贵平项目调研时指出:贵平项目管理有力,建设有序,进展顺利,呈现出党建引领好、项目管理好、质量管控好、科技创新好和品牌形象好“五个好”的良好态势,基本达到了树立交建集团项目管理新标杆和窗口形象的目标。


“匠心贵平”专栏将通过分享“管理经验+标段实践”的方式,详细介绍贵平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典型做法和成效,一起来看看吧。


“计量只是项目建设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但抓住的是我们贵平高速的‘经济命脉’。”贵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敖登榜说,只有做到精准计量,才能实时为项目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参与这一项工作的人必须细心认真、熟悉专业。“专业”“细心”是敖登榜常挂在嘴边的词语。


“这是很基础的工作,不需要出彩但不能出错。”敖登榜坦言,与钱打交道,要一分一厘都得算清楚。


贵平18标建设中的贵平高速拉密河大桥.jpg

建设中的贵平高速拉密河大桥


“我们根据建设图纸进行招标,参建的施工单位需要完成工作后进行结算。只有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且质量符合要求,我们才会给钱。计量工作在这中间就像‘推动手’。”敖登榜比喻道。


谈及如何定义计量工作时,敖登榜直言“计量工作就是为项目公司做好管理,为参建单位做好服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我们的零号台账准确,质检资料要及时,要复核现场实际工程数量,各个环节都要认真负责。”敖登榜说,三个重要因素牵涉着计量工作的各个方面,也对施工项目的正常交付起到重要作用。


而在项目建设中,计量工作还要做到“服务及时”。如果计量工作不及时,资金保障不到位,会导致后期工作推进困难,计量人员有责任去跟踪解决。他说,只有积极为参建单位提供全方位贴心化服务,确保服务取得实效,才能以高效优质的计量服务保障贵平高速项目的顺利开展。


贵平12标智慧梁场俯瞰图.jpg

贵平12标智慧梁场


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准确计量可以科学地反映出项目的实际状况。敖登榜常叮嘱大家,计量作为项目管理非常重要的板块,方方面面都涉及钱的管理,要做的就是将基础保障工作做好。通过计量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情况。全面掌握项目施工的整体运行状况,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施工工作,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目前我们的计量工作成效较好,计量率达到90%。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前期工作做得扎实,才能够高效推动后期工作。”敖登榜说。


工程创新显实效

贵平7标有“两把刷子”

路桥集团第四分公司承建的贵平7标工程的主要难点,在于沿山北枢纽互通搭接贵新高速,同时项目主线上跨贵广、贵南高铁铁路隧道。贵平7标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庆认为,涉路涉铁施工,考虑因素多,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要想如期高效地完成工程进度必须得“有两把刷子”。


其中之一,便是设备的迭代更新。面对现代化工程建设需求,项目全面推行智能化、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工作模式。以1号钢筋加工厂为例,配置了先进的数控钢筋锯切套丝生产线和数控弯曲中心,采用智能化操作与模块化输入方式,大幅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


贵平7标流水冲大桥施工现场 (3).jpg

贵平7标流水冲大桥施工现场



同时,引入自动喷淋系统,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控制喷淋养护过程,实现顶板、梁端、腹板的同步定时养护,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又践行了低碳环保的施工理念。


再者,广泛运用新型施工工具与设备,如在翼缘板浇筑阶段,采用加厚翼缘板止浆凿毛带来增强止浆效果;积极引进行业领先的智能钢筋弯曲机、全自动数控弯箍机、智能张拉机、智能压浆机及自动喷淋养生设施等全套自动化数字化设备,有力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二,是理念的创新创效。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不断提升创新创效能力。例如,对路基边坡绿化进行全面排查与维护,清除杂草以利于灌木生长,对植被稀疏区域及时补种并定期浇水,确保植被茂盛,从而提升边坡绿化品质;充分发挥地材优势,严格把控砂石料质量,确保混凝土品质,进而提升T梁外观效果。


项目还汲取过往T梁施工经验,从预制场规划布局、养生系统优化、绑扎胎架改良、预制施工精细化管理、质量通病防治等多维度推进梁厂信息化管理,运用隐蔽工程数据采集、远程视频监控等先进设施设备强化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


截至当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挖方240万立方米,完成率为71%;桥梁桩基施工已完成878根,完成率高达85%。


贵平12标:

“智慧”说话,打造质效升级的生动实践


行至贵州交建集团投资建设的贵平高速12标段,方知山高谷深,修出“天路”的意义。而在施工主线上距离不远的地方,更令人称奇的是:首座山区智慧梁场的建成投用。


智慧梁场.jpg

贵平12标智慧梁场


“对我们贵州省山区公路修建来讲,我们现在建的智慧梁场属于首创。”在智慧监控指挥中心,贵平12标项目副经理张来通侃侃而谈。


走进梁场,智能生产区、智能蒸养区、张拉压浆区和T梁存储区四大功能区配置有4条生产线。随处可见钢筋有了“身份证”、梁片坐上“小火车”、养护有了“桑拿房”,一切让张来通百感交集。“一条生产线一天生产一片T梁,我们开工到现在完成了451片梁,已吊装438片。想起这一路走来很难,但是很值得。”


提起最初建立智慧梁场走过的日子,张来通感慨地说,是在毫无参照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化发展。当时没有人做过智慧梁场,更何况是在贵州山区修建。张来通回忆说。


贵平12标建设中的龙塘冲特大桥.jpg

贵平12标建设中的龙塘冲特大桥


开工建设以后,如何达到生产效能是他们设计团队最先思考的问题,他们很快意识到:自我突破、敢于当先是唯一选择。


“我们改了十多个版本的图纸,还组织信息公司、液压模板厂家等,多方合力下大家集思广益才将智慧梁场的雏形建设起来。”


“一个新东西敢于去尝试去突破,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当时很期望智慧梁场建成达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厂化的建造。所以一路走来很难但是信心满满。”张来通反复说道。


2023年10月16日,这个日子令张来通和贵平高速T12标所有人记忆深刻,首片T梁在贵平高速12标建造出来。对于贵州来说,这是打破传统梁场生产效率不高,安全性低,实现技术创新的一个节点。


当时,张来通与团队并没有欢呼多久,他们清楚这只是第一步。后来的生产中,他们逐渐发现液压系统不同步、精度不准确问题频出。


“那时候哪敢半途而废,投入太大。”扛住压力之下,他们只能选择钻研与突破。所幸,成功了。


每每回想,他常戏称“半吊子上路”,是从摸索中走来的队伍。因为智慧梁场建设成功,才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后来,他们的成功也为山区智慧梁场工厂化、智能化探明了道路,成为发展建设的“先驱者”。


如今,智慧梁场专业的设备、固定的流程、智慧的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也成为贵平高速质效升级的生动实践。